為何我做的音樂比較小聲?

大家應該會發現,自己錄的音樂好像總是比商業唱片小聲。聽自己做的音樂時,總需要把電腦喇叭的音量轉到更大才聽得到,而商業唱片就沒有這種問題。這是很正常的現象!或許有人會想:那我在DAW上面輸出檔案前把音量轉更大,不就解決了?事實是,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!

什麼是「一首歌的音量」?

進到正題前,我們必須先講,到底一首歌的音量是什麼?這其實是很複雜的一件事。因為一首歌從頭到尾,每分每秒的音量都不一樣,可以想像前奏剛進來時靜靜的、而最後一個副歌最激昂,兩段的音量一定不相同!要形容一首歌的音量非常不容易,因為音量根本不是一個定值!因此我們只能從另外幾個角度來了解一首歌的音量大小。我們會考慮它的Peak level(峰值,瞬間最大音量)和Dynamic range(動態範圍)

Peak level(峰值,瞬間最大音量)

Peak level指的是在一個特定時間範圍內,音量瞬間達到的最大值。因此當在討論一首歌的peak level時,就是看一整首歌播放的時間內,音量曾經最大達到多少。但Peak level無法直接告訴我們關於整首歌音量的資訊!比如一首安安靜靜的歌,中間有個幾毫秒的瞬間,音量達到0dB,它的peak level就會記在0dB,即使整首歌裡99%的時間音量都維持在-12dB之下,peak level依舊是0dB,完全只因為那一瞬間。所以peak level無法告訴我們關於整首歌音量的資訊。但它的存在是有意義的,而且很重要,接著下面會解釋。

Dynamic range(動態範圍)

第二個角度來觀察音量,我們看的是,整首歌從頭到尾音量變化的範圍,也就是說:瞬間最小音量與Peak level的差距,稱為Dynamic range(動態範圍),比如我們說,一首歌的Dynamic range很大,就是說它安靜的段落很安靜、激昂的段落很激昂。相反地,Dynamic range很小,是指整首歌的音量都平平穩穩,變化不大。

當我們把peak level和dynamic range放在一起看,就可以比較精準地去敘述一首歌的音量大小了。例如:peak level很高、dynamic range很大,就是說一首歌裡,大部分時間音量很小、而某些瞬間的音量又衝得很高。peak level很低、dynamic range很小,可能是說一首歌從頭到尾都安安靜靜、音量平穩地都小小的。

所以,為何不可直接在DAW上面推大音量?

現在可以回到上面的問題:「音量不夠,再轉大就好了啊?」但有時候這是不可行的,因為我們一般最後匯出成品的Bit depth是16bit,在這個規格下,它能夠紀錄的音量大小有個上限 – 0dB,只要音量超過0dB,電腦就必須把它再降回0dB。而這個降回0dB的動作會造成聲音的失真,稱為Clipping,具體來說,就是會聽到聲音「破掉」。所以如果你的一首歌peak level已達0dB,我們就無法再繼續把音量轉大。

當我們認為自己做的音樂太小聲時,可以先看看peak level到達多少,假若尚未達到0dB,就還有空間,可以直接把整體音量拉大。最後可能會發現的是:即使peak level已經到頂,整體音量還是不夠大,原因是,動態範圍依舊很大:音量小的部分依舊還是很小聲,甚至是整首歌大部份都還很小聲。

所以商業唱片的製作,會經過一個階段叫Mastering,被Mastered之後的音樂,動態範圍會變小,因此即使Peak level不變,我們仍會感覺聽起來比較大聲,這就是為何商業唱片和我們的音樂會有音量上的差距。

Screen Shot 2016-09-02 at 12.30.32 PM.png
以上兩者Peak level皆為-0.5dB。上方的動態範圍較小,所以聽起來音量較大; 下方的動態範圍較大,所以聽起來音量較小。

對「為何我做的音樂比較小聲?」的一則回應

    1. abnerzhung 說道:

      嘿我可能應該在結論上加一句「不夠大聲也沒關係,音樂聽起來有生命比較重要」! 那時候是跟朋友聊到,為何不夠大聲不能直接輸出前把音量轉大,想解釋clipping, peak level和dynamic range的觀念才寫了這篇。I’m a fan of dynamic range day actually.

      Liked by 1 person

發表留言